欧洲没有所谓的“历史周期律”,这可能是因为它被误解得太严重了,西方的历史确实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。
“历史周期律”,也被人称为“黄氏周期律”,是由黄培炎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提出的。这个理论讲的是国家政权从兴盛到衰败,再到新的政权兴起,这样的循环大约每300年左右会出现一次。比如说,像汉朝、唐朝、宋朝、明朝和清朝这些朝代,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兴衰更替的。
相比之下,欧洲似乎没有经历中国那样的历史循环模式,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大家可能也读到过不少相关分析,特别是黑格尔的观点,认为中国有治乱交替的历史规律,因此不如西方文明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接下来,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。
中国的兴衰更替规律
“有志者事竟成,破釜者必成功。”要了解欧洲为什么没有历史周期律,可以先看看中国为什么有历史周期律。这个问题很复杂,下面只是简单说说主要问题。
在中国,王权并不是永远不变的,而是可以换人的。《尚书》里说,周公教育蔡仲时提到“天不偏爱任何人,只帮助有德行的人”。意思就是,上天不会特别照顾谁,只会支持那些有品德的人。后来这句话变成了“有德行的人才能治理天下”,当一个王朝失去德行时,自然可以让更有德行的人来管理。
从战国到秦汉,中国逐渐进入了“平民掌权的时代”。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摒弃“血统决定一切”的观念,因此陈胜才会发出“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是贵族”的呼声,后来平民出身的刘邦也成了皇帝。更重要的是,普通百姓开始敢于反抗,联合起来起义甚至能推翻一个王朝,因此就有了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”的说法,统治者也不得不对百姓做出一些让步。
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,土地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,人口数量也远超欧洲,有的地方甚至几十倍之多。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、地理环境差异巨大,管理起来非常复杂,遇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。所以,如果处理不当,就可能出现地方上的不满甚至反抗,这种反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迅速蔓延,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统治。
第四,每块土地都有能养活的最大人数。如果人口超过了这个上限,再加上严重的土地集中和自然灾害,就会有很多人挨饿,甚至饿死。这种情况大约每300年会发生一次。到时候,通常会爆发反抗,反抗的规模取决于土地集中和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。
第五,知识没有被少数人独占。春秋时代,孔子教书不看学生的背景,这个好习惯一直延续至今。后来,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,书籍得以广泛传播,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都能读到《孙子兵法》或《治国要术》这样的书,这为新势力培养了大量的人才。
第六,铸铁技术的普及。汉朝之所以能“一汉敌五胡”,关键在于拥有先进的武器。要想政权更替,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武器支持。汉代实行盐铁官营政策,但后来的朝代虽然也有官营铁器,民间也有人经营铁器生意。这就意味着,民间有很多不在朝廷控制范围内的兵器,这些成了起义军的武器来源。
总的来说,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既有理论上的支持,也有广泛的民众参与,同时还具备知识和技术等条件。因此,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,很容易引发农民起义,从而导致政权的变更。或许,因为人口达到顶峰、土地被过度集中以及自然灾害大约每三百年会出现一次,所以形成了大约每三百年一次的朝代更替规律。
欧洲没有形成周期律的原因在于,周期律通常指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中重复出现的规律性变化,而欧洲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区域,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,这些因素的复杂交织使得难以用简单的周期律来概括。
明白了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主要原因后,再去看看欧洲的历史,就能理解为什么欧洲没有出现类似的历史循环了。
首先,改朝换代的基本想法是什么
在古代欧洲,并没有我们现在理解的“王权”概念,那时候谁的武力强,谁就能当上王。后来,欧洲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王权模式,那就是“神的意志”加上“家族血统”。不过,实际上王权还是来源于神。也就是说,一个国王要想被认为是合法的,必须得到教皇代表上帝的认可,否则就不算合法。另外,国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血统,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成为国王的。
比如,当年签署大宪章的约翰王,还被教皇从教会中除名了。这样一来,所有的教堂都不再为他举行圣礼,婴儿不能受洗,死者也不能得到安葬,就连婚姻也无法得到认可……在这种情况下,任何人都可以站出来反抗失去神明支持的约翰王。另外,在法国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英国之后,英国历代国王或多或少都带有威廉一世的血统。比如,都铎王朝的创始人亨利七世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,特意娶了约克王朝的继承人。
因此,欧洲的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的想法根本不存在,一切都听从上帝的安排。即使教皇和国王的利益不一致,把国王开除教籍,最多也只是换一个有相同血统的人来当国王。
其次,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
自秦汉时代起,中国形成了一个由中央政府全面掌控的大一统国家,不再是过去的封建制国家。那时,所有百姓都直接归属于皇帝,不再有贵族作为中间环节。
在古代的欧洲,社会结构更像是封建制度,类似于中国周朝初期的分封制。那时,百姓被分配给不同的领主,这些领主拥有各自的领地和权力。由于百姓被多个领主分散管理,他们很难联合起来反抗封建统治。即使某个领主的百姓发起起义,由于力量分散,也很难取得成功。
实际上,长期以来在欧洲占主导的不是自由农民,而是“农牧”体系,这种体系直到大航海时代前后才逐渐消失,而在俄罗斯,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结束。
在商周时期,中国很少发生农民起义,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是封建制度,权力集中在贵族手中。所以,欧洲很少有农民起义,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先进,而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同样限制了普通人的权利。
第三点,就是新旧时代更替时的知识武器。
欧洲在知识和兵器方面基础很薄弱,尽管西方的历史故事讲得很宏大,但实际上却像是空中楼阁。
在古代欧洲,知识被教士和贵族所掌控,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,无法广泛传播知识。从欧洲语言中,特别是英语中,可以明显看出其贵族的痕迹,比如牛和牛肉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。相比之下,汉语则更贴近平民生活。因此,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知识,他们的思想和认知受到了很大限制,只能被宗教神话和贵族统治所束缚。
在古代,欧洲的武器制造技术也一直受到限制。直到14世纪,他们才从中国学到了铸铁的方法。大约在鸦片战争之后,欧洲人才掌握了高炉炼铁的技术。在这之前,他们主要使用的是“块炼铁”,这种技术无法为平民造反者提供足够的武器。关于块炼铁和铸铁的区别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我之前的文章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所以,欧洲没有广泛传播历史循环的概念和技术知识,这些东西都被贵族阶层掌控着。
总的来说,中国有历史的循环规律,而欧洲却没有,这并不是因为欧洲更先进或更文明。相比之下,欧洲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。一方面,欧洲长期处于贵族统治的阶段;另一方面,它也长期受到神权统治的影响,并且没有形成真正以民为本的思想。
最后,搞清楚欧洲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出现历史的周期性变化后,再来看看西方的历史故事,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。西方的历史故事里水分太多了,对欧洲古代历史的描述也过于美好。所以,现在很有必要重新看看西方的历史故事。如果让这些被夸大的历史一直流传下去,不是会害了后人吗?
嘉正网-股票配资排名在线查询-四川炒股配资-炒股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